鎖右鍵語法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咖啡




咖啡現蹤

十六世紀衣索匹亞有個牧羊人,有一天發現自己飼養的羊隻忽然在那兒不停地蹦蹦跳跳,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仔細加以觀察,才明白原來是因為羊兒吃了一種紅色的果實。

在牧羊童宣傳之下,愈來愈多人得知該果實的提神效果,所有的人吃完後都覺得神清氣爽;後來,這種果實成為進行長時間宗教儀式時所使用的提神藥。它,就是咖啡。

「咖啡品種」這種資訊在早期並不容易被咖啡使用者注意到,往往是從事烘焙的業者或是玩家才會稍微關切,但都不會過度深入、執著,因為前者所關心的是價錢與銷售通路;後者則把重心投注在烘焙技巧的改進。會正視看待「咖啡品種」問題多半是農業學者、植物學者、咖啡農以及喜好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的咖啡愛好者。隨著近年來國人對於精品咖啡文化的提升,自家烘焙者日益增加,咖啡貿易不再只是大盤商才能玩的生意,逐漸出現小眾集資直接向產地購買生豆或是加入國際生豆競標活動,咖啡品種也漸漸地受到購買者的關注了。


本篇文章架構是主要是根據Willem BootRoast Magazine(May|June 2006)所寫的-Variety Is the Spice of Coffee“。由於Willem Boot本身是位烘焙師,同時,也是一位精品咖啡的愛好者,興起買地種咖啡的念頭後(筆者猜測應該是出資聘請當地咖啡農栽種),實際跑到巴拿馬去視察,發現巴拿馬不論在氣溫、降雨量、海拔高度、土質等條件也都很適合種植咖啡,因此,Willem Boot首先要面臨到的問題已經不再是「該不該來這投資買地?」,而是「該選什麼的品種的咖啡種植呢?」,因為咖啡樹從幼苗到成熟採收至少需要三年時間,現在所做的任何決定都將會影響至未來的三~五年,甚至十年,不得不認真思考。

      咖啡屬於茜草科咖啡屬的常綠灌木,咖啡屬分支下的植物約有四十多種,其中具有商業價值的咖啡只有三種---阿拉卡種(Coffea Arabica)、羅布斯塔種(Coffea Robusta) 【註1】以及賴比瑞亞種(Coffea Liberica),這三個品種稱為「咖啡三大原生種」。阿拉比卡種佔世界生產總比例約70~80%,精品咖啡是需求大宗;羅布斯塔種佔20~30%,主要被用於即溶、罐裝咖啡,咖啡因的含量是阿拉比種的二倍;賴比瑞亞種由於不耐葉鏽病且風味差,只在西非蘇利南、利比亞、象牙海岸等國內交易買賣,並不盛行於世界各地。

      咖啡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許多挑戰,例如潮溼、霜害、病蟲害…等,其中又以「葉鏽病」傷害最大。自然萬物在物競天擇下會進行演化,咖啡樹也是如此,因此,本篇文章所提到的「帝比卡種」、「波旁種」等屬於生物分類學「界、門、綱、目、科、屬、種」中的「種」之下,向下依序分類可分為「次種」、「變種」及「品種」,其中有屬於自然演化出現的突變品種,也有人為刻意培育為特殊需求的品種。一般市面上常看到的阿拉比卡種只是很概略的說法,實際的品種沒有細分,只能知道它們的上游祖先是阿拉比卡種。







咖啡消費知多少 - TCA 台灣咖啡協會http://www.taiwancoffee.org/SpecialR_2.asp



種植於校園裡的咖啡~本張照片中的左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