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右鍵語法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八斗子福清宮

一連兩天在海科館特展廳值班
中午用餐時間巧遇
八月十五日土地公公生日

有神將會
也有各宮廟前來祝賀...
拍天空的雲恰巧看到祝賀團隊....




福清宮位於八斗子,主祀土地公


據福清宮記載,這尊福德正神於明朝(1622)開始奉祀
至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其餘尚有關公等共九座香爐分於兩層樓,
建築宏偉,雕工精緻,一樓步往正殿的階梯中有一蟠龍石雕,炯炯有神。

正門兩側對聯寫著「福德播蓬香煙鼎盛 清和調海國俎豆芬芳」。
據說「福清宮」是清朝道光皇帝所御賜的名字,
因為靠海的八斗子除了發達的漁業外,在清朝時也設有挖掘煤炭的官煤「清口井」,
於是當時道光帝的母后遂來台巡視官井作業。
後來因為水土不服而罹病,太醫亦無法使其痊癒,於是就到這裡參拜,
祈求土地公公的保佑鳳體痊癒。
不久太后果真病癒,回京後便請道光皇帝立旨賜名福清宮,並且下詔擴大修建。

福清宮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是因為當時許多採煤工人,
也因為當地的瘴厲之氣而常生病,人們為求健康平安因此興建了一座土地公廟;
後來這些採煤工人果然就更為健康,開採煤礦的工作也更順利,
因此為了感謝土地公公的庇護,於是修築土地公廟,並且由清廷冊封為「福清宮」,
其「造福清廷」之意。長久以來福清宮就是八斗子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
每逢初一、十五或是逢年過節,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就會紛紛前來拜拜,
香火鼎盛。

福清宮位於八斗街一號,即八斗街和北寧路交叉口附近。
福清宮最早的廟名叫福德宮,位在清國井附近的磅硿口旁,
當時,有一小土地公廟及小有應公廟,
後來遷到北部火力發電廠門口對面右側山坡上,
一九五九年時,才遷到現在的廟址。所以,福清宮前後總共經過三次遷徙的過程。

當年,福清宮在此地建廟時,這裡還是海沙埔,用強填的方式建起來,
在整地時,從廟下方掘出許多大型的屍骨,本地人說是荷蘭人的骨頭,
後來,不太平安,發生了一些事情後,又再次掘出許多大型的骨頭,
後來,將這些屍骨集中,置放在調和市場旁的萬安堂。福清宮當初建起來時,
具有多種用途和功能,除了本身是土地公廟之外,
也是八斗子砂仔園的里民大會堂、老人俱樂部、投票所及門診所在地。
後來,因屋舍老舊漏水,經過地方人士捐獻後,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興工改建,
一九八九年二月完工,同年八月舉行安座大典。

福清宮主祀福德正神,同祀有三官大帝、王母娘娘、天上聖母、關聖帝君、
孚佑帝君、三山國王、水仙尊王等,眾多的同祭神明為的是擴大福清宮的信仰圈,
八斗子這裡並沒有大量客家人的聚居,同祠客家人奉祀的三山國王,
則是因為廟務負責人並不懂這些,而問神明店的人才弄的形成今天眾神同祀的熱鬧現象。

位在清朝第一口官煤附近的福清宮,
早期,傳說清朝宣統皇帝的媽媽來台灣的第一口官煤視察時,
因運煤炭的輕便車從上面下來時,發生翻覆事件,造成幾個人的傷亡,
另一說則是當時在直井下的挖煤工作時常發生狀況,不太安全,
所以,當時的福德宮就舉行一次大醮,以七七四十九天的時間作法事,
之後,皇帝馬上下達聖旨,賜福德宮新名為「福清宮」,
意即這個土地公廟會庇佑官煤的採礦人員,使官煤產量大增,造福清朝之意。
不過,宣統的媽媽到此地的可能性極小,
因為官煤開採的時候,採煤工人平均每日都要因風土病而死掉兩人,
官員都不敢到這裡來上班了,更何況是皇太后了。

猜想,可能是欽差大人奉聖旨到此地而誤傳的。有了御賜聖旨之後的福清宮,
等於是晉升了一級,廟中的福德正神也和其他戴員外帽的土地公不同,
而成為戴宰相帽的土地公了。福清宮的聖旨,在三十幾年前被人偷走了,
據本地看過的人說,橫置中間的字為福清宮,上面從中間散往兩側則有兩條龍,
下面有一些小字,這些小字寫什麼並未問到,聖旨所用的布據說是稻草布。

清朝時,有一到八斗子遊歷的文人雅士,曾在福清宮留下一幅詩句對聯,
可惜,已問不出內容了。福清宮內的土地公神像有很多尊,
最早的一尊石雕土地公神像則是在中間大土地公神像左側第一尊,
這尊神像曾經在十幾年前被一信徒酒後摔斷頭,後來再接起來。

福清宮的祭典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及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日有一連串的祭祀活動,同時會作戲酬神,也會出巡遊境,
為福清宮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

福清宮慶典時請的神明,以前有干豆(關渡)的周倉爺、三官大帝等,
還有大竿林仙公、三芝小基隆仔的媽祖、基隆忠一路的城隍爺、干豆媽、
七斗仔媽祖等來作客,一起來看戲遊境。福清宮以前曾經有一個傳說,
原本正月十五日福清宮是沒有作戲的,但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日,
突然來了一班戲班,以前的交通非常不方便,陸路都要用走路的,
當這個戲班到福清宮後,廟裡面的人就說沒有請戲班,
可是,戲班的人卻說有一個長鬍鬚的老人去請的,
說正月十五日八斗仔砂仔園的福清宮要作戲。在爭議之後就去卜爻,
結果原來是土地公喜歡看戲,所以就自己去請戲班來作戲,
從此以後,福清宮正月十五日才有作戲。
這是一個關於土地公自己去請戲班的傳奇故事。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


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
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布。
1949年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
隨著「改革開放」和強調信仰自由以後,
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和發展勢頭。

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
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

關於大量恢復建設「土地廟」的問題,
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

在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
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仍舊無濟於事。
1980年代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
在當地小學教學設施仍舊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鄉民只熱衷建設土地廟,
使得部分地區官方進行強行拆除,這股熱潮才有所遏制。

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布因地而異。
台灣也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
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

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
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
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
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

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福清宮位於八斗子主祀土地公http://happysheu.myweb.hinet.net/temple.htm

八斗子福清宮丙申年祝壽外一章~踩高蹻綁腳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