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正念課程第一天回家時,媽媽隨口唸了一番,聽完她說的話,真的好累,也不想回應,看完電腦的一些訊息,直接回房間睡覺,耳中傳來~好似她一邊吃飯一邊啜泣的聲音,感受到身體的累,就去睡覺,但無去順服媽媽的意,其來有至,童年造下內心的陰影,也造就今日的我。
上完第二天正念課程時,很想跟媽媽說,對不起!
因為,從不愉悅事件的的紀錄裡,學會對事實與假設如果沒有辨清,很多的假議題造成了自己心裡的負擔,長久下來心毒轉變成身毒,也成為日後身體最大的病兆。
梳理自己的發現,也期待自己在今天媽媽回家前把文章寫完,
也能勇敢的說出蓄積在心中的話語。
完全順服媽媽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不能完全順服她,也成為生活中跟她意見衝突無法和解的一環。
嗯~每件事要合媽媽意很難,慣性的好意成為別人負擔,造成大家的逃離,但媽媽總是好意,但好心變壞意,又難溝通,成為生活中最大的困擾。
她的辛苦,孩子們知道,但卻無法順她的意,她也很生氣,對媽媽的話語,我們都很有壓力,因為她想到或說了,我們都要有立刻馬上辦的配合,但她忘了,我們也有自己的事,長久下來,不是不配合,變成了很難配合,當我們漸長後,事情更多,更無法馬上辦,她就覺得大家都不聽她的話。
曾跟媽媽說,我們都已經是校長和主任了,不是都要媽媽幫我們作主或打理,我們有能力自己處理,但她依然會唸個不停,也造就大家陸續的逃離,誰逃得遠一點,關係反而會變得好一點,每天踫到她,多少要接受媽媽言語上的刺激。
如果沒有好好的自我排解,心毒會轉變成身毒,這也是我在想妹妹說的,她其實很多的毒素來自媽媽,但媽媽都不自知,學會和媽媽和解的課題,才能把身體裡揪結的硬塊一一化掉。
上課前一天,媽媽問,妳明天要出門嗎?
我說「要」,我有三天正念課程,
媽說,不是跟妳說了,這個寒假不要排研習了,要整理妳的那堆東西,那堆東西有什麼用,幼稚園已經這麼久不用了,書也是買了一堆,到底有看多少?衣服也是每個櫃子放,到底有穿多少,還在買?放假到現在都還沒整理,接著又要出國去玩,妳真的都不想整理嗎?
聽完這句話,我老神在在充耳不聞完全不回應,但心裡覺得,每次都在唸,只要媽媽開口唸的事,只要她在家,我就不想做。
這個寒假,除了Moxa心靈導師和Moxa正向課程的進階研習外,沒有額外再排其他的研習,也沒有排志工服務,原本也計畫留空的幾天來打掃,但她不在家時,我又很混,看看電腦,累了就去補眠,原本預排的時間,再看看那堆東西,簡單說,媽媽一直看不過去,反正它雖亂,也沒礙著路,只是堆滿了整個房間,這個大工程真的要有空間才能重新整理,剛好我也決定賣套房把東西搬到哥哥的大房,心想等哥的房子油漆完,再重新規劃就好,但媽媽總是有她自己的觀點和排程,要順她的意還真難,對我而言,整理這件事,做了也做不完,只是搬出又搬進,現階段不急。
想到上週Moxa心靈導師新北II學員成長團體課鮑子老師的那堂~我的人生故事與早年回憶—阿德勒學派取向生命風格探尋實作課,鮑子老師引導大家走入時光的旅程,特別提醒大家要「先走心再走腦」,這是很重要的歷程~「讀懂自己的故事,回到自己的身上」,從這個生命風格的自我分析,評估與理解。
隨手畫出「兒時偶拾」(命名),幼稚園大班時,媽媽拿著棍子追打我的畫面,想到那一天,原本一群小孩玩得很高興,結果媽媽說,叫妳拖地,居然還在玩,於是她很生氣拿棍子打我,因為打得很慘,於是我很努力的跑,媽媽也一路在追打我,想著當年那個情景,此時眼淚留下,整個臉是麻漲的,自從那次被打得超慘畫面後,家事成為我的生活課業的一部分,而且是說了馬上要去做,免得再挨打。
畫完圖,先和同組夥伴們分享這個內容;連結到自我無法順服時,腦中畫面就是為了做家事打我,鮑子老師說,要能說出那時的情緒,我寫著"生氣",當我在跟全體夥伴分享時,一邊說一邊看似很開心的看這件事,那時,我已經會打帶跑了,反而不再生氣,而是欣賞當年自己有跑給媽媽追打的勇氣。
接著四個提問:
1.我是~
2.別人是~
3.這個世界是~
4.所以我要~
看著圖,很快的寫著:
1.我是~一個快樂的小女孩
2.別人是~比我大就可以打我嗎?
3.這個世界是~別人說的就算嗎?
4.所以我要~自在做自己
回應完我的畫面隨想,再看看我的人生故事時間線~
哇!我一直都在路上朝著做自己前進著...
活動結束前要寫下:我想要達成的目標~
我想要達成的目標~
協助每個人都能自在做自己,
不因年齡的大小,每個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發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協助每個人都能自在做自己,
不因年齡的大小,每個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發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從一個畫面的自我對話裡,
讀懂內心深處一直過著自在做自己的生活。
也因此造就了現在的我。
讀懂內心深處一直過著自在做自己的生活。
也因此造就了現在的我。
從人云亦云中,到心臟要很強的過日子,不管別人的譭言與謗語,一直以來都認為我就是凡人,我所做的事都是生命中該去完成的,把每件事做好是本分,從來就不是為了名聞與利養,我就是我,我真實的存在,不管對長官、對同事、對學生、對家長,始終如一;從小就剛正不阿的個性到現在的隨緣隨處心境的轉換,其實在三專畢業那年有了第一次的變化,後來隨著在職場中,深刻感受原來我的優點也成就是我的缺點~認真對待人事物,太過追求完美,成為他人攻擊的對象與話柄,隨著日換星移,現在只要專注在為使命持續前行的我。
那張圖面,看到童年的自己,也造就今日媽媽只要下動令,我只會聽聽而不一定配合的主因,學著調理自我的內心,梳理自己身體的感受,讓自己好過一點,要先和媽媽和解。
今天早上,媽媽一起床就說,妳還不起床?昨天那麼早睡(從台北回到家晚上6點半,脫完衣服直接睡),快八點了還不起來,跟媽媽說,我剛做完正念靜坐,腳有點麻,躺下來掃描身體一下,她接著說,醫生說要我提早上午10點半到,妳快一點起來,我等妳把東西給我(原本預定出門列印的資料),昨晚一直沒有聯絡到妳哥哥,他給的東西我算了三遍,找到問題要跟他核對,昨晚打電話給他都沒接,我8點半要先去郵局,快一點起床!
啥咪~掃描掃到腹部,媽媽的聲聲催促,她又說,我看妳學的什麼打坐,沒用啦,什麼做完還要再躺下來,愈做愈累有什麼用?(媽媽的慣性思考,直接給評價和假設),於是我只好起床跟她說,請問媽媽,妳今天到底幾點要出門?
我昨晚是早睡沒錯,但剛到11點半起床後,精神很好,寫了一篇學習紀錄,寫到快三點半才又回去睡覺;剛剛不是打坐而是靜坐;媽媽口中一直說,我前後算了三次,剛打電話給妳哥,他說他也不清楚了,媽媽一邊說,我一邊打開電腦,處理她和哥哥在計算上的出入,我跟她說,昨晚有收到哥哥傳送來的新資料,我來用電腦程式再核算,你們兩個人用計算機的出入到底誰對,媽媽在一旁還是持續說我算了三遍,我跟她說,等我核算完再回覆跟哥哥說,你們的出入在哪裡,等我都弄好之後,媽媽發現她對哥哥錯時,這時心情看來好轉些,於是我對媽媽說:
啥咪~掃描掃到腹部,媽媽的聲聲催促,她又說,我看妳學的什麼打坐,沒用啦,什麼做完還要再躺下來,愈做愈累有什麼用?(媽媽的慣性思考,直接給評價和假設),於是我只好起床跟她說,請問媽媽,妳今天到底幾點要出門?
我昨晚是早睡沒錯,但剛到11點半起床後,精神很好,寫了一篇學習紀錄,寫到快三點半才又回去睡覺;剛剛不是打坐而是靜坐;媽媽口中一直說,我前後算了三次,剛打電話給妳哥,他說他也不清楚了,媽媽一邊說,我一邊打開電腦,處理她和哥哥在計算上的出入,我跟她說,昨晚有收到哥哥傳送來的新資料,我來用電腦程式再核算,你們兩個人用計算機的出入到底誰對,媽媽在一旁還是持續說我算了三遍,我跟她說,等我核算完再回覆跟哥哥說,你們的出入在哪裡,等我都弄好之後,媽媽發現她對哥哥錯時,這時心情看來好轉些,於是我對媽媽說:
我剛做完正念靜坐,腳有點麻,躺下來掃描身體一下,我不知道醫生要妳提早上午10點半到,現在聽妳說我才知道,妳又說8點半去郵局的安排,我也是現在才知道,妳昨天不也是一起床7點又叫我快起來,其實為了昨天幼教師研習,我準備到快兩點才去睡,想想時間還夠,因為昨天早上起床時,感覺肩膀怎麼這麼緊,先正念靜坐,結果,很快的感受到大腸的臑動,剛剛靜坐,覺得時間還好,妳的預約是下午2點,我怎麼知道妳改到上午10點,妳要趕著出門,也不在我的時間預算中,我之前在練身體掃描時,掃到腹部在妳聲聲催促中,我又不得不起床,我在想為什麼我每回身體掃描,只要掃到腹部前就會自動睡著了,等到掃到臉部或脖子時又醒來,說完,媽媽的態度和悅了些。我跟媽媽說,有時妳的好意無法傳達,真的不是不配合,而是沒有理解。
期待今日的對話,成為開啟日後親子對話良好品質的起點。
期待今日的對話,成為開啟日後親子對話良好品質的起點。
常看媽媽委屈的哭泣,兄弟妹無法理解做大姐的用心,
她說外公過世後兄弟妹的聯繫也會更少了;
也希望媽媽能發現自己,找到她人生未來的道路。
很高興,這一年來與阿德勒相遇,也伴隨正念開展自己未來生活樣貌,
更相信自己的使命要自己去開展,開心自己一直在路上!
更相信自己的使命要自己去開展,開心自己一直在路上!
曾端真 / 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故事即人生
「故事即人生」是阿德勒的名言。他說每個人在幼年為了克服無能感,
維護存在感、安全感、價值感,在5歲左右便發展出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自我觀),關於自己和人群的關係的故事,關於人生是甚麼的故事(世界觀),關於找到自己的定位(優越目標)和人生路徑(行為動向)的故事。
這個幼年建構的故事即人生原型,爾後發展成生命風格。
維護存在感、安全感、價值感,在5歲左右便發展出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自我觀),關於自己和人群的關係的故事,關於人生是甚麼的故事(世界觀),關於找到自己的定位(優越目標)和人生路徑(行為動向)的故事。
這個幼年建構的故事即人生原型,爾後發展成生命風格。
阿德勒心理學是一門探究人如何建構故事、如何運用故事、
以及如何重構故事的心理學。
以及如何重構故事的心理學。
作者: 曾端真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9
本書是阿德勒心理學家曾端真教授將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教學與實務工作,加以沉澱與整理,留下自己的學習記錄,也是學習個體心理學的最佳基本教材。
作者師事西北華盛頓阿德勒中心主任Henry Stein,感受最深的是治療師如何傾聽案主的生命故事,書名即為作者對這個治療學派的領悟──治療是一門傾聽的藝術,每位案主都在敘說自己的故事,治療師傾聽案主的故事,同時也引領案主傾聽自己的故事。
治療師不是案主人生的操盤手,而是從傾聽中,猜測案主故事中的隱喻,產生帶領案主的方向。案主在敘說故事的歷程,一邊說,一邊往內在去聽被自己所壓抑與塵封的故事。療癒力來自聽懂自己的故事,接納自己的故事,探照出生命故事中的意義和復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