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右鍵語法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紅脈熊蟬

大型蟬種,體長3.74.1cm,含翅長約6cm
體色為具光澤黑色,身體有金黃色 細毛,
為黑褐色,單眼紅琥珀色,額頂及頭楯中央、兩側均為黃褐色,
雄蟬 腹部瓣膜為黑褐色,頭比中胸背板基部稍寬,
中胸背板較前胸背板短,側緣稍斜突出,
前後翅均為透明,前翅翅脈紅褐色,前腳基節背面黃褐色,
腿節上具銳刺,中、後腳背面及脛節為黃褐色。

剛羽化成形的紅脈熊蟬,體色成金黃色,翅脈為黃色,
前胸背具有一對黑色斑塊,成蟲大多出現於每年七月至九月。

目前台灣共記錄到四種熊蟬,
有紅脈熊蟬、高砂熊蟬、台灣熊蟬和蘭嶼熊蟬。

身體特徵

熊蟬家族屬大形蟬,體長約四~五公分,其中以臺灣熊蟬稍大,
身體黑色且堅硬平滑,具有金屬光澤、頭部短而寬。從正面看複眼,
複眼相當發達,有三個明顯單眼,觸角尖細,口器(喙管)是堅硬的刺吸式,
伸向下後方至中足基節處(如下圖左上)

蟬的前、中胸特別發達,中胸隆起呈圓弧,好像國劇的臉譜。
翅膀是透明膜質,前翅很發達,後翅較短小,翅基部通常具有不透明斑紋。
腹部各環節明顯,雄蟬有一對大型的發音器官,
雌蟬尾部膨大,有發達的產卵管,可刺穿樹枝。
雄蟬的發音器位於腹腔,是由兩片大型的音箱蓋(瓣膜)組成的。
音箱蓋除了保護發音器外,並能啟閉以調節音量,而發出抑揚高低的鳴聲。
當雌雄蟬交尾後,雌蟬就用牠堅硬的產卵管刺入樹枝內產卵,
其卵很小不容易在樹幹細縫中發現,需仔細的尋找,
這也是蟬卵難以觀察的地方。數日後,雌雄蟬即死亡,
其成蟲期約二至四週,時間非常的短暫。

發聲構造

熊蟬屬的叫聲多為接近ㄤ、ㄤ、ㄤ的連續發聲,頻率高,音量大,
當雄蟬在樹稍上鳴叫時,多為表示求偶的生態意義,
有時集體鳴叫,為了取得雌蟬的接觸;
有時聽見樹稍上另一種蟬鳴聲,頗有互別苗頭,以便區辨的意味。

當雄蟬被抓到後,可發現其鳴叫聲的頻率與音量有所改變,
可以推測蟬是用聲音表答不同的情緒。

因為只有雄蟬才會叫,所以我們聽到的蟬鳴聲都是雄蟬。
然而,該怎麼區別雌、雄蟬呢?很簡單!只要瞧瞧牠們的腹面就行了。

如果腹部前端具有音箱蓋的鳴器,那便是雄蟬,
因為雌蟬是不具備這副鳴器的。蟬的鳴器除了突出腹面那對音箱蓋之外,
掀開蓋子,可發現內側的腹面腔及外側的側腔;
腹面腔前端有一個褶膜,而後方有一鏡膜。至於側腔中,則有一鼓膜。

當蟬發音的時候,腹部的發音肌會拉動鼓膜,使鼓膜產生振動,
並引起褶膜、仁膜發生共鳴作用,就像是大鼓一樣。
然後藉著音箱蓋的啟閉,陣陣抑揚頓挫的蟬鳴也就產生了。

求偶交配、傳衍後代

在七、八月的夏日清早,就可以聽到蟬的聲音,
中午時分也不例外,為什麼雄蟬要一直不斷的鳴叫呢?

根據文獻的記載,雄蟬是以發聲表示求偶的生物訊息,
聲音的響亮與否,當然關係著能否吸引雌蟬,
然後進ㄧ步完成交尾的目的。

由於成蟬的生命期限短暫,當牠從地下鑽到地面後,
最久也只能活到秋天,為了能及時找到交配的對象,
牠們只以長針狀的口器,吸取些許樹汁、水分維繫生命。

在短暫的一生中,它們不得不抓緊時間,
終日沒完沒了的“歌唱”來召喚它的“情侶”(雌蟬)
有趣的是,蟬的種類不同,嗚叫時所發出的聲波也不同,
如有的蟬喜歡“引吭高歌”,
而有的蟬的“歌唱”總帶有低沉悲切的色調。
這樣一來,一種蟬的個體對另一種蟬發出的“求愛”歌聲是不會給予理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