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右鍵語法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空中網友相會 

Thu, 12 Aug 2010 22:22:30   (送信匧一直留存的過往...)

再見,爸爸/賴以威 回顧研究趣味數學的老爸

記得那一天從聯合報中看到【最後的演講】」這篇報導,
從報紙中的e-mail寫了一封”如何設計數學遊戲”,於是開展了這個情誼……
文章看到賴老師身前與台北市新生國小合作,
設計了幾個數學教材,在書中也有照片,有機會真該好好去現場去瞧一瞧!

在建構數學剛啟萌時,幸蒙黃教授敏晃與朱教授建正兩位教導數學領域教材教法,當時的作業也很特別,後來建構式數學的教材,卻引發一番數學革命,其實如果能深知建構數學的真義,才能讓莘莘學子們喜愛上數學,這和賴老師設計數學遊戲的精神與方向其實都是相同的,只能說:當時有太多人不懂建構數學與建構式數學兩者的不同,希望以威能早日整理賴老師的遺作,供社會大眾參考。


若葳老師您好:
我是賴以威,一年前聯合報曾刊登「台灣版【最後的演講】」這篇報導,我是被報導對象賴雲台老師的兒子,許久未聯絡,還望您一切都好。
後來因我必須返回德國完成學業,無法立即整理資料給您,十分抱歉,但非常感謝您對我父親的肯定及我們全家人的慰問。
這一年來,一方面是我仍在異鄉忙於學業和研究,一方面則是大部分參考文獻都留在台灣,我對趣味數學的專業也必須再加強,因此將父親的教材整理成書出版的計畫,還需要更多時間籌備和更多人力協助,而暫時辜負了您的期待。但是這段時間,在時報出版的鼓勵與幫忙之下,我將自己與父親的相處記憶、他對我的啟發影響,以及他對數學教育的付出、最後生病這一個半月我們相伴走過的心路歷程,整理寫成了《再見,爸爸》一書。這些回憶對我來說意義深遠,是父親留給我最重要的禮物,我希望把這本書作為父親逝世週年的一份紀念,也是一項宣示,驅策自己要努力接棒完成爸爸的夢想;藉由此書,也希望與大家分享父親的人生態度和教育理念,同時讓能力渺小的我,或許可以匯聚更多力量一起來實現父親的願望。等我九月下旬返台,將加快腳步先整理現有的資料,再繼續進行包括架設教學網站,出版或演講等規劃。
雖然趣味數學書籍尚未完成,但希望《再見,爸爸》這本書能成為一個起點,讓我更順利地朝自己的目標和父親的志業同步邁進。十分感念您之前的殷切關懷,所以想藉此封信問候您,也讓您知道目前我們的進展,我會連爸爸的份一起好好加油的。祝您闔家愉快、身體健康。

PS: 您轉寄的信件中,很多文章都蠻有趣的,發人深省,謝謝您的分享噢。

                                                                                                                                                                                                             以威 敬上
以威您好:
  謝謝您的分享,週一才把訂的書拿回來,趕緊拜讀您與父親那份再世情懷,真摯情感的流露,加上您深刻體會及文采,讀起來咀嚼再三,也細思自己從小到大與父母的恩情。
  最喜歡您提取到書籤的話語:

  我曾經奢望一家人能永遠守候在一起,不會分開,
  奈何,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聚散離合,才是真正的「不變」,
  而在那殘酷的「不變」背後,
  草下有根,年年抽新芽,
  心裡有記憶,離開的人永遠在那兒活著,陪伴你,
  我終於明白,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永遠不會分離的。

  謝謝您無私的分享,在多少不眠與不休的時光中,回憶著與父親以往的種種,淚溼不少不眠夜,有了您這份情懷,希望大家更能細體父母恩深難報的真義。
  祝

喜樂平安
                                                                                                                                                若葳99.8.12.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時報文化《再見,爸爸》】

內容介紹:

一個教了二十多年自然科,卻為了追夢決定退休,認真寫起字典、研究趣味數學的老爸;一個從小是數理資優生,卻在老爸「循循善誘」下,熟背古文、有著寫作夢想的兒子。
二十多年的父子相處,匯聚成了無數有笑有淚、溫熱窩心的親情記憶,
也寫下一首接力夢想、延續希望的生命之歌……

賴雲台原是國小的自然科教師,退休後因緣際會投入了趣味數學的研究。他無師自通設計、整理出各種益智數學遊戲,並自力下鄉遍訪偏遠地區,找小朋友一起玩數學,希望在孩子心中埋下喜歡數學的種籽。

2009年,賴老師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末期,無法專心養病的他,更掛慮著未完成的數學課,當時赴德深造的兒子賴以威,則立刻返台,陪著父親奔走各地推廣、演說。在這段陪伴的旅程中,以威看見爸爸的執著與付出,自己也對未來的人生有了新的體悟與成長……
奇蹟並沒有發生,在中山國中完成最後的演講,短短一個半月,賴老師就留下未竟的志業,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對教育的熱忱、對生命的身教,以及對家人的關懷與愛,令人感佩動容。在這本書中,以威以清新純粹的文字和情感,回顧與父親生活的點滴,以及陪伴爸爸走完人生最後一堂課的啟發與感懷。他以大男孩獨有的生命體會,書寫他的世代對於親情的感悟,讓我們真實感受到溫熱存在的家庭情誼,字裡行間流動的父子默契與思念,是最質樸動人的真情。

新書內容搶先看:

最後一場演講
退休後,老爸就過著在家寫字典的日子;沒過幾年,又一頭栽進趣味數學的領域。
「誰說追逐理想是你們年輕人的權利,老頭子也可以啊。」爸爸笑著說。
多年來,老爸的身教就像螢光筆,在我心中一再畫下每項該注意的重點。
也彷彿像他所說的—「我只給釣竿。」
老爸離開了。
我們畢竟不是活在童話故事裡,這世界沒有那麼多的奇蹟。
話說回來,與老爸一起生活的這二十七年,就已經是我一輩子難以忘懷的奇蹟與回憶了。
可惜的是,最後這幾年,我因為學業的關係長期在德國生活,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和老爸朝夕相處,只能透過網路,互相加油。
為我的學業,以及老爸的夢想加油。
因為懷抱著編撰字典的夢想,老爸在國小教書一滿二十五年就退休,過著在家寫字典的日子。從小看到大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現在一想,倒不清楚老爸是怎麼開始的。似乎是某次受委託修訂教材時,發現同一個字在不同字典裡竟有截然相異的解釋,總是喜歡追根究柢的老爸,就這樣鑽研起來了。
沒過幾年,負責籌辦台北市立新生國小的老同事,邀請原本教自然科學的老爸幫忙設計理科教學環境,對教育仍懷有熱忱的他,因此蒐集了一大疊數學遊戲,又一頭栽進了趣味數學的研究領域。
從新生國小開始,協助郭台強先生成立「永真教育基金會」,一步步地擴展到在台中科博館與台北科教館等地舉辦研習活動,後來甚至還代表台灣去參加兩岸三地數學論壇。每次聊起這個話題,我都可以看見老爸的眼神中散發出光彩:
「誰說追逐理想是你們年輕人的權利,老頭子也可以啊。」爸爸笑著說。
二○○八年,《聯合報》刊登了一篇老爸推廣趣味數學的報導,引起一些學校、老師的興趣和注意,加上先前舉辦研習營時發現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老爸開始思考:
「能讓一位老師知道我的理念,就等於讓至少一整個班級的學生受惠。比起教一個學生,當然效果要大多了。」
「但那只是理想狀況,很多孩子現在就需要,哪能等你去把老師召集過來,讓老師慢慢學,再教學生呢?」
因為想要照顧到更多孩子,尤其是屬於弱勢的偏遠地區,老爸展開了下鄉之旅。一整年下來除了花東還來不及造訪,幾乎各縣市都有他去演講過的蹤跡。但或許是太操勞了,二○○九年七月初在東門國小演講完之後,當晚他就因身體不適被送進了急診室。經過兩天的診斷,判定是肺腺癌末期。
一接獲這個消息,我立刻請了長假從德國趕回台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國中時像嚼橡膠一樣硬吞下的古文,如今卻像咒語般在腦中盤旋不去。儘管,視訊裡的老爸看起來神采依舊,但任誰都明白癌症末期的嚴重性。
我一直以為死亡距離很遙遠,至少不可能發生在周圍的人身上。誰知道它就這樣大剌剌地光天化日下闖進來,忽然間,橫眉冷眼的站在我們面前。
然而,我猜老爸一定讓它也不禁納悶:
「這傢伙怎麼還不好好養病來對付我,成天跑來跑去?」
在我上飛機前的最後一次視訊通話,老爸笑笑地說:
「等我把數學和字典這兩件事情稍微處理一下,有著落了我再開始認真治病。」
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我了解到,自己回去的目的不單是陪在老爸身旁,更要拉著他專心養病,別再四處奔波了。
只是,就像屬虎的爸爸常常虧我這屬狗的兒子:
「虎父無犬子,怎麼剛好就這麼巧呢?」
犬子終究是拉不住虎父的。到後來反而是我被老爸帶著,到處奔走做最後的理念推廣,並尋找能託付數學與字典理想的老師。
老爸最後一場演講那天的景象,到如今都還歷歷在目。

※※※
我很生氣地看著前方,縮在椅子上咳到臉紅的老爸,頸部的青筋猙獰地浮現。那拿著衛生紙捂嘴的右手臂上繞了一圈白色繃帶,是剛剛打完顯影劑後綁上的。
我們在亞東醫院剛做完電腦斷層檢查,下午要去附近的中山國中對台北縣數學輔導團演講。
一場在剛知道生病的隔天,老爸立刻跑去台北縣教育局推銷自己的教學理念所換來的演講。
那天他接連跑了台北縣教育局及教育部,反倒是原本要去的台大醫院因此取消了。老爸一向強韌的意志力此刻卻不斷損耗著他的身體,這樣矛盾的劇本在我眼前上演了快一個月,我的負面情緒像吹氣球一樣每每漲大,旋即又因心疼他的虛弱而消退。
然而,從老爸昨天臨時被告知演講排在今天下午,而他又爽快答應之後,我感覺自己已經逼近臨界點了。

為什麼不肯好好養病,反而在生病之後把行程排得更滿呢?這根本是本末倒置。
中午一點多,我跟老爸還有叔叔在中山國中的一間教室休息。三個人蜷著腳縮在課桌椅裡午睡,電風扇旋轉發出的聲響和蟬鳴反襯出夏日午後的寧靜。我想起半小時前,我們還在爭論要不要先打電話給輔導團的主任。
「約好是下午兩點,就不要給人家添麻煩,提早那麼多到。我們在醫院大廳休息就好了。」
「醫院這麼不乾淨,你如果感染了怎麼辦?醫生可是強調過千萬不可以感染的。早點過去又不會怎樣,哪有差啊!」

都到這種關頭了,還要在意會麻煩別人的小事,我感覺到腦袋裡的水閘被打開,對老爸的不滿一股腦地宣洩了出來。
咚!突然踩空的感覺讓我從睡夢中驚醒。沿著橫越過手臂的視線,我看到老爸低頭皺眉坐著,雙手慢慢地撫摸著膝蓋。
「……不舒服嗎?」
剛吵完架,我的關心中帶著點生澀。
「各位老師、前輩大家好。」
麥克風放大了老爸的音量,以及他的虛弱。

相似的場合,已是兩週來第四次了。前次到教育部報告時,老爸還不需要麥克風,不會用雷射筆的他也還有精力在屏幕前走來走去。那次中央輔導團的老師們很感動,紛紛提出建議。
「我下個月在三峽全國教師研習營有個演講機會,不如讓給賴老師吧。」
「我們可以招募有興趣參與的老師,直接在賴老師家附近辦個小型研習營好了。」
老爸笑得很開心,不斷提醒我抄下老師們的聯絡方式。行事曆滿滿記著從八月十一日開始,平均每週兩場演講的高密度行程,我不禁擔憂起他的身體能否負荷得了。
問題是擔心也沒用。老爸說我們家每個小孩都很固執、有自己的意見。我倒覺得,把我們的固執整個加總起來,差不多才是老爸的程度吧。
我下意識地環視教室。約莫十幾位老師來參加,還有一兩個小孩。放眼望去,有位老師就像大學生上必修演講課時一樣,低著頭在用筆電。
我轉頭望向老爸。他一定看到了,卻毫不在意,依然笑嘻嘻地賣力演出。
我又想起前幾次的演講或訪談,儘管大家都很樂意幫忙,但那樣的善意下卻像隱藏著一堵溫柔的牆,讓老爸碰了一鼻子灰。
「賴老師的教法很適合資優班學生,或是辦趣味數學營隊。」
(「賴老師的教法對於一般學生是否適用,還有待評估。」)
「我們可以替賴老師辦研習營。」
(「我們現在也只能替賴老師辦研習營,不可能全面性地將這套方法透過正式管道直接引進學校。」)
這不是誰的錯,沒有人能在短期內改變教育方針,這點跑過很多學校的老爸比誰都清楚。有一兩次,我甚至因為拜訪的教授或老師表明無能為力時,暗自開心——
或許這樣,老爸就會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好好養病了。
我邊看老爸有點受傷的側臉邊偷偷想著。只見他抽動嘴角苦笑了一下:「教授說得沒錯,我知道這是螞蟻撼樹、愚公移山。不過,總得有人當第一個愚公吧。」
我真是低估他的固執了。
那麼,我又為何會這樣放任他繼續在台上講話呢?眼看咳嗽的時間都快超過說話的份量了。
屏幕上出現了「貓捉老鼠」單元,這個遊戲當初我也是先玩輸了老爸一次,才知道原理的。「博士生也不過爾爾嘛。」那時老爸很得意地羞辱我。
果然,一陣陣「咦,真的耶!」的聲音從台下冒了出來。
老爸像用惡作劇騙倒一堆人的小孩子,促狹地在旁邊笑著,示意大家先想想看,再公布原理。那時候我忽然了解——
有一部分的我,只是自私地喜歡老爸在台上開心笑著的表情,想看到他和沒生病之前一樣開朗的笑容,才陪著他繼續出來演講的。
演講到一半,終於承受不住一早就開始的奔走,再變了兩個繩結魔術後,爸爸向老師們連番道歉,坐下來休息了。
輔導團的一位老師熱心地想著推廣方法:「賴老師有沒有考慮過把趣味遊戲直接和課程結合,然後編寫教材?這是最快最有效的,可以讓第一線的老師立刻就用到。」
已經坐著在喘氣的老爸,聽到了又忍不住站起來回應。
「謝謝老師的建議,我也知道這是最快的方法。但我怕這樣做,老師們會因為有了教材,反而扼殺了自己創新的空間。」
「趣味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創意。我擔心光編教材無法讓老師們體會我的想法,反而只是照本宣科教孩子。這樣老師自己沒有得到創意,學生又怎麼會被激發創意呢?所以我才想這樣面對面地討論……」
「我們說不要給孩子魚吃,要給他們釣竿。這套趣味數學的教法不是更該如此嗎?我們也只能給老師們釣……」
不知道為什麼,說到「竿」這個字的時候,老爸忽然像電視被消音一樣發不出聲。所有的人,連老爸自己都愣住了。他吸了口氣重新說話,卻依然只見嘴巴動了一下。
在場的老師,或許不一定認同這樣近乎唐吉軻德式的理念,但是在當下,所有人都全神貫注望著老爸,等他把話說完……
老爸搖搖頭苦笑著:「奇怪,為什麼這個字講不出來。」
應該是這個字最需要用肺部施力吧。
他又用力吸了一口氣——「釣竿。」
看著老爸總算把話講完,鬆了一口氣露出笑容,那表情就像根針,把我心裡那顆憤怒的氣球徹底洩掉,只留下不捨與無奈。
※※※
晚上十點多,爸爸房間持續傳來的咳嗽聲忽然停止了好一會兒。我走過去探看,只見他低著頭盤腿坐在地上,跟今天中午在教室裡一樣,蹙著眉心,嘴角不自覺地下彎。生病後獨自一個人時,爸爸總會露出這個表情。
「在想什麼呢?」
我坐到他身旁,順著脊椎骨往下按摩他的背。
「錯了,今天下午講太多了。我那樣強勢地主張自己的意見,會引人反感的。」
「你看你又來了,都什麼時候了,還那麼在意別人的感受。不會啦,那些老師才不會因為這樣就不高興。」
我笑著回他,稍微加強力道,拍了幾下他的背。
爸爸沒有說話。
要適時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這是小時候爸爸告訴過我的一項做人處世之道。他教導我的道理,絕對是自己也身體力行的。這樣的身教彷彿像螢光筆一樣,在我心中一再地畫下每項該注意的重點。
也彷彿像他所說的——
「我只給釣竿。」
幾天後,爸爸便因為身體無法負荷,取消原本安排好的行程緊急住院了。
第一天晚上,我們在急診室度過,看著他因為戴上氧氣罩總算能好好入眠,我心裡不禁想著——
爸爸其實沒有生病,他的意志比什麼時候都還要硬朗。
小時候我們很希望趕快長大,因為長大了就有能力去做更多事情。等到長大後才發現,就算真成了能摘下月亮的超級大人,也沒辦法再回到過去了。
幸好,我們還有回憶,它像台快門壞掉的傻瓜相機,任性地拍下各個生活片段,讓我們這些無法回頭的成人,可以在夜深人靜時拿出來,在月光下獨自把玩。
我闔上雙眼,腦海裡浮現了那個當年才到爸爸胸口高的我,以及總是爽朗地笑著,動不動就愛趁機講道理又愛開玩笑的爸爸。
我們兩個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閒聊著……
兒時的平淡生活原來竟是如此溫暖耀眼,刺得此刻在病床旁的我睜不開眼睛。

※延伸閱讀:
.癌末教師賴雲台 撐到最後一課
.學數學靠興趣 賴雲台46歲轉行



學數學靠興趣 賴雲台46歲轉行
2009/09/14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賴雲台退休前教的是自然科,退休之後才對數學著迷,所以才能深刻體會,「興趣」對學數學來說是多麼重要的誘因。他的兒子賴以威是台大電子所博士生,常跟老爸切磋數學。賴以威覺得小時候數學還不錯,但他也不忘吐槽老爸:「那時候,他還沒教數學啦!」

賴以威目前在德國當交換學生,得知父親生病後就趕回台灣,陪伴父親四處傳遞數學教育理念。賴雲台的電腦教案,包括動畫、簡報檔等,都是兒子幫忙設計完成。

賴以威說,老爸常要求做很難的動畫,「自己的電腦功力因此進步很多」;但賴雲台也坦承,自己要求完美,父子兩人常常合作到吵架。

父子兩人在「切磋數學」時,也有不少趣事。

四十六歲才開始對數學著迷的賴雲台常拿不會的數學題問兒子,如果兒子在半分鐘內沒解出來,他一定會吐槽兒子:「原來台大博士生也不會啊!」

賴以威說,自己通常會用公式很快把題目解出來,但老爸是用「連小學生都懂的方法算」,是他很佩服父親這套教材的地方。賴以威陪在父親身邊並沒有太多悲戚,而是默默扮演好「助教」的角色。

除了數學教材,賴雲台退休後還想編一套有別於坊間按部首排序、而是「按人類造字過程」編排的字典,趣味數學與字典,是他生前最想完成的兩大目標。

「醫師說快則兩、三個月,慢的話三、五年。」賴雲台生前接受訪問時平靜地述說病情。他說在得知罹癌消息後,「坐在家裡愈想愈不是滋味」,與其坐困愁城,不如把有限的時間拿來實現理想。

雖然未能完成心願,但賴雲台的努力,已播下不少「樂在數學」的種籽。

出處: 趣味數學家─賴雲台 - 優秀教育 - udn城市